当前位置:首页 > 虚拟人物 > 正文内容

编剧刘静 丈夫将军

八卦娱乐虫2022-11-13 10:45:55虚拟人物1725

王海 军旅警营

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

阅读更多军旅美文

天嫉英才 刘静: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《父母爱情》的编剧刘静老师走了,

她把最平凡的爱情留给我们,

疼痛却留给自己。

刘静: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

军艺给我最宝贵的东西,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养分。原来我对文学只是爱好。军艺给我以文学上的彻底的启蒙。没有军艺,我可能走的是另一条路子。 ——刘静

今年春节,最火的国产电视剧当属《父母爱情》,网友赞其“秒杀韩剧”。这部剧还掀起了对“父母那一辈人平凡普通却又温暖动人的爱情故事”的热烈讨论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和《父母爱情》的背景一样,刘静也是在海岛上军营里出生长大。高中毕业后参军到北京,6年后提干。1991年,刘静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大专班学习,毕业后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多年,后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。她叫得响的作品,除了成名作《父母爱情》,还有《戎装女人》等等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一、“能写”的女兵

第二轮热播中的《父母爱情》,以海军司令员江德福与资本家小姐安杰两个身份差异巨大的人50年感情为线索,讲述了父母那一代人平淡、温暖且长久的爱情故事。

电视剧热播,让20年前出版的这部小说又火了一把。

小说《父母爱情》,正是刘静当年初出军艺之后的成名作,也是她的第一次事业成功。很多人在网上猜测,刘静写的,是不是她自己的故事?因为“太真实了”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刘静所说的海岛,是长岛中的一个小岛,那是个大军营。军营里,像《父母爱情》那样,一个大老粗军人娶一个如花似玉,有文化甚至有家世的妻子,简直比比皆是。

“那个年代,海岛部队里的女家属可以说卧虎藏龙,有归国华侨,有从上海来的、广州的、香港的都有”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1961年,刘静出生。到了十来岁,受母亲的影响,她特别喜欢读书,尽管海岛上能找到的大部分都是那种没头没尾被翻得卷边的书。军营即便是家属区,也是有作息制度的,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,对小刘静来说很平常。

海岛上文化贫瘠。因为没有书,岛上还流行过各种手抄本,比如《一双绣花鞋》。最让人惊诧的,是刘静初中时还“创作”过手抄本小说,还在海岛上手手相传很长时间。

当时,刘静把两个作文本钉到一起,边构思边写,写出了一部当时正流行的“反特小说”,情节“惊悚”。她还记得,在写到公安人员进入一个寺庙的情景时,家里只有她一个人,越写越害怕,越想越害怕,最后把笔一扔,她跑出去了!这部手抄本很快在海岛上手手相传起来。传来传去,等再传到刘静手上,两个作文本钉成的“书”已经破烂不堪。“但很有成就感。”她说。

1979年刘静参加高考。她一门心思要考山大,但分数只够上本地的师专。因为感觉当老师没意思,她放弃了。后来她还到威海参加过招工考试并通过。正在这时,北京的部队来海岛接兵,刘静光荣入伍。

当兵是在北京万寿路的总参第三通信团七连,清一色女兵。抡铲做饭、骑车买菜、喂猪杀猪,都是女兵。

男女毕竟有别,炒200多人的饭菜,女兵掀不动铲子;骑三轮车买菜、拎刀杀猪,谁看着都不像话。后来上级发话了,不行,你们这是极左的一套,必须上男兵,哪怕就一个。

后来,果然调来了两个男兵——可能出于刻意吧,两个男兵的长相实在“不敢恭维”,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非常受欢迎。

后来,像老大哥一样,两个男兵撑起了好多事情——饭菜好吃多了,黑板报也漂亮了。

在部队,刘静还是爱写,天天记日记。老大老厚的登记簿,她写日记攒下了20多本;连队的黑板报,每一期都有她署名的文章。

1987年,刘静提干不久,也是结婚不久,上级机关策划一个报告文学系列作品,反映各部队各单位的风采。刘静所在的连队被选定,要出一篇报告文学。按照本来的布置,是上级派人来采写,但领导突然说,刘静不是能写吗,让她写吧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就因为这句话,刘静的处女作诞生。报告文学《那里有一群年轻的女兵》被编进那套系列丛书,后来还被上级评为优秀作品。从此,刘静的“能写”被“坐实”。也正是因为这篇报告文学,刘静后来才有机会入读军艺文学系。

即便没有“能写”的特长,刘静带兵也是一把好手,不愁“进步”。她1985年提干,正排。不到一年,单位从连级升格为营级的长话站,刘静成为副连,入读军艺前已升任副营。

但当有机会读书选择学校时,她心眼活动了,毫不犹豫选择了解放军艺术学院。

那时,解放军艺术学院尤其文学系可谓声名远播,像莫言(上图)、唐栋这些人,第一批学员差不多都是大奖得主,已经成名成家。

军艺就像一把火,忽然把刘静给点着了,要走文学路,要当作家!她内心抑制不住地兴奋。

二、军艺与文学路

1991年刘静入读军艺文学系大专班第四期。当时,她的孩子刚刚2岁,本不到入园的年龄,但刘静托了关系,“强行”把小孩放到了幼儿园。

刘静至今对两年军艺生活念念不忘。“特别有意思,收获很大。”那时候,同学们基本都是外地的,住校,有的是时间。在女学员里,结婚的少,有孩子的更少,刘静的年龄算是大的。她还是学员队的副队长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但是,因为不住校,早上来,下午没课就又回去了,她至今有些惭愧——总觉得自己这个副队长其实没起到什么作用。学员中的很多小道消息,比如谁跟谁“好”上了,她才知道,就被人一顿奚落:“啊,你才知道啊,人家何止已经好上了,现在都要散了!”

总结军艺两年的感受,刘静用了三个字:“很过瘾!”她说,就像从崎岖的山沟沟里突然爬了上来,眼界一下子给打开了。

的确,对于文学,刘静从小姑娘时代开始,纯粹只是一个爱好而已。到了军艺,除了自己的老师授课,学校还请来方方面面顶尖的大师——最好的作家,最好的教授,最好的编剧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甚至,还有大师讲了整个京剧,包括台步。影视课,比较前卫大胆的电影也总能看到。放一些国外大片时,当时甚至还有人批评说是“黄色电影”。

读军艺之前,刘静对自己的认识,从来都是思想活跃,别人对她的评价也是如此。比如以前在连队时,领导就批评过她,说她没有禁忌,“嘴不把门”。但到了军艺以后,她发现自己几乎成了“保守分子”。

系里的文学氛围特别好,只要社会上有作品反应好,大家就自发聚到一起探讨,上讲台谈自己的看法。有些发言者的言论会大胆,刘静不能接受,甚至忿忿不平,很有上台反驳的冲动。但她从来没有真正上去——“小范围我特别能胡说八道,上讲台我就完蛋。”

尽管十几年过去了,但刘静对军艺念念不忘。她说,军艺给我的,是四面八方的养分——它的教学模式特别好,把中国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请来开课开讲座。

很多知名的学者,比如北大的或者首师大的教授,他们讲莎士比亚,讲鲁迅,一讲就是十几堂课甚至一个学期;有些作家不太有理论功底,那就讲自己的作品,讲自己的创作经验。

对于军艺两年的生活,刘静非常享受。那时,她看了大量的书,各种不同的思潮涌入,另外还看了大量的影视作品。“原来我对文学只是爱好,现在对文学起码有了了解,由不自觉进入到自觉。军艺给我的东西,是在文学上的彻底的启蒙。换句话说,之前我对文学非常喜欢,但不知道自己今后能不能成为作家。

没有军艺,我可能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子,就是在部队带兵。是军艺给了我一条明确的路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1999年刘静(左二)

与战友一起到西沙参加笔会

如果你要说军艺给了我什么东西,那就是直接就把我领了进来。把一种不自觉变为自觉,把一种喜欢变为一种职业。”刘静说。正因为此,后来刘静还写过一篇回忆文章,叫《怀念军艺》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从军艺毕业不久,1994年,刘静发表《父母爱情》。这是一部中篇小说, 四万多字,曾发表在《解放军文艺》。“那是我写的第一部正儿八经的小说,能一下子发头条,自然受宠若惊,非常高兴。更让我高兴的是,这个中篇又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。”包括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、《解放军文艺》奖、《中华文学选刊》奖……

那段时间,是刘静创作生涯的一个小高峰,此后,她又陆续发表了几部中篇,比如《无法温柔》、《寻找大爷》、《飘落》、《人民内部》等,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三、写的都是温暖,秒杀韩剧

刘静爱玩。

她自己评价:”会写东西,但很难去刻苦的写。硬着头皮、玩命的写,我肯定是不会去做的。我喜欢文学,但文学还不能去干扰我的生活。”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不久,倪萍希望刘静能给写个电视剧本。但当时刘静正玩麻将如火如荼,在娱乐的间隙拿出了两集,还是不成样子。两稿之后,事情也没下文了。对自己的荒唐,刘静用“淡泊明志”来安慰自己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年轻时候,刘静从不存钱。他的爱人非常奇怪:老婆怎么会是这样的人,有多少花多少,一分钱都不存。刘静就说,存钱干嘛啊?生病有公费医疗,平时有工资,攒钱干什么。万一生重病,死了,钱还有什么用啊。人在天堂,钱在银行,多亏啊。这还不算过分。

刘静还“教导”爱人,假如你存了很多钱,但不小心死掉了,我肯定要再婚。但这床你睡过得换吧?这家具你用过得换吧?还不都得花你的存款?一番话,把爱人说得“悲愤交加”,好吧,花!

后来,孩子慢慢长大,双方老人年纪大了,用钱的地方就多了,刘静也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。总是玩,肯定不是办法。她要沉下心来,好好写东西。

因为朋友多,牌友多,这个找那个叫,在北京肯定是写不下去的。于是她到了葫芦岛。没成想,自己的“狐朋狗党”打听到她的位置,有的坐火车来,有的开着车来,又是一通玩。眼看着葫芦岛是呆不住了,刘静干脆去了丹东。

这样,不到半年,50万字的《戎装女人》出炉,影响非常之好。后来,这部作品还进入到“茅盾文学奖”的最后十部角逐作品。

再后来,刘静调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。

后来她开始思考。

中国电视剧里表现的全是家庭、家族里的利益之争。剧情围着利益展开矛盾,剧中没有可爱的人。韩国电视剧从来是歌颂伦理,我们则是无底线地揭露。

她发誓一定要写出中国式的温暖人心的东西。她说,我是一个军人,我有这个责任,也有这个能力,一定要把中国人最美的一面给展示出来。就这样,展示中国式家庭的温暖,《父母爱情》做到了。有网友评价它“秒杀韩剧”,刘静说:“这是我最得意的,这是我自觉的行动,不是无意之间。”

但她也有意外。本来,她只有信心把她这代有相同经历的人给感动,没想到许许多多的90后甚至00后都很喜欢这部电视剧。比如百度上的“《父母爱情》吧”里,大部分都是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。

通信兵军营走出的军旅作家——刘静

2006年,前排左一为刘静

刘静说,自己是一个内心没有仇恨的人,所以她的剧本里都是好人。

“我在剧本里确实有意识地用美好的中国人来抗衡韩剧,把恶魔的东西都收起来,关起来,不去展示它。”

“但是一个电视剧还不够,即便秒杀,也不过是秒杀而已,没有形成气候。韩剧是好东西,但不能让韩剧总是压着国产剧。

如果中国作家都有这种自觉,都来秒杀韩剧,那可以肯定就没有韩剧这回事儿了。”

后记:刘静去世后,她的战友——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,中国作协军事委员会委员裘山山撰文悼念说:

刘静的确是个女侠,她的女侠风格,是建立在善良正直之上的。是最真实最自然的,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。

现在刘静留给我们的欢乐,都化成泪水了

声明:本文由风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w5.com/article/7800.html

标签: 刘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