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内地明星 > 正文内容

高铭作者个人学历

娱乐新快递2022-11-12 22:57:34内地明星3017

视频加载中...

“我并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成为作家。”作为一个拥有百万畅销书作家头衔的高铭,如是说。

这句话听起来有那么一点“贱贱的”,好像一个成绩全优的学生声称自己其实并没有刻意想考上北大一样。他的成功,或许是我行我素的勇气,加上时代造英雄的运气,才有了这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的结局。

21 世纪初,第二次互联网大浪潮来了。那个时候有一群人被称作“斑竹”、“卤煮”,他们是 BBS 上活跃的一群人。在这次浪潮的推动下,中国诞生了一批很有“个性”的作家:安妮宝贝、郭敬明、韩寒、宁财神,还有高

高铭本人

在普通人为了一纸文凭小心翼翼地讨好导师、甚至因不能毕业而跳楼自杀的时候,韩寒与高铭主动放弃了学业。“我向往大海。”升学这条路,其实适合很多人,却不适合一个“疯人”,他需要更大的舞台,互联网成就了他。2009 年 8 月,喜爱大海的高铭,在花了多年去探索心海中最深处的那条 " 马里亚纳海沟 " 后,潜入 " 人心两万里 ",将自己的心得发表在在天涯莲蓬鬼话上,从此一炮而红。

疯子在左,高铭在右

人到中年,依旧朋克

20 世纪 70 年代,高铭,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儿,出生于南锣鼓巷的一处四合院里。他的出生地可以说是一个“风水宝地”:清代乾隆年间隶属于“镶黄旗”,齐白石与茅盾都曾在此定居。

或许是受到了南锣鼓巷“文艺氛围”的濡染,他从小便比旁人更好奇。睡不着觉的时候,他寻来某本晦涩的物理书试图让自己入眠。未料及不仅没看困,反而越看越兴奋,因为书里的未解之谜太多了,他就爬起来查啊、查啊、查啊 ……

正是因为这份好奇,学校里的应试知识无法满足于他。他干了一件很“朋克”的事 —— 退学。比起被动地接受知识,他想把时间浪费在主动地搜索知识上。沉迷于宗教、哲学、量子物理和心理学的他,遇到问题他就去查,漫无目的地查,从古代史查到宗教,从宗教查到邪教,甚至从邪教查到古埃及秘术。

生活中的他,也是很少看故事的人,他的业余爱好之一就是看能够帮助他探寻世界本质的资料书。"故事已经不能打动我了,资料更有意思。”

疯子在左,高铭在右

青年时期的高铭

在与 ZAKER 新闻对话的时候,已经 40 多岁的高铭,依旧“朋克”,总在那里 " 瞎说大实话 "。他似乎并不热衷于当一个被包装好的“道德模范”。当我问他桌面上常放着的一串珠子的含义。他略带不屑地说,如果你们想听,我也可以编出一段有关佛缘的故事,但事实上这串珠子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。

问他为什么称呼自己为 " 社会观察者 "?他直言不讳道,这是出版社教我的说法。

当试图称赞他理解精神病人的行为高尚。他却表示,一点不高尚,其实他很自私,和精神病人交谈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。他打趣道,真正高尚的人只有几位:wifi 之母、空调之父还有冰淇淋之爹。

2019 年新出的《人人都能梦的解析》中,他甚至连前言和序都忽略了。“我又不是打包卖心灵鸡汤的 "。

我的兴趣就是与精神病人聊天

谈起过去的苦难,他显得很轻松,并不承认自己的“坚持”。和父母因为退学事件而吵翻的十年,以及因为没钱连续吃了半个月的白水挂面,他觉得顶多算是“逆境中不放弃”,“很鸡汤,所以说不说没啥意义。”

而花了多年的空闲时间与精神病人聊天,则更谈不上“坚持”了。“就像有的人喜欢逛街,而我喜欢找人闲聊,这是我的乐趣。”青少年时期的他,在南锣鼓巷里找各路邻居唠嗑。在他的心里,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况都不一样,他乐意去探索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。

2004-2008 年,那时候的高铭三十出头,他不忙着挣钱、不忙着升职、也不忙着找老婆,空了就做一件事 —— 和精神病人闲聊。缠着当医生的朋友介绍,前后约谈了 100 余人。如果在那个时候,你在精神病院里看到一个带着录音笔,夹着大本子,穿着休闲 T 恤的 " 不良中年 ",那八成就是高铭了。

第一次的聊天过程并不顺利,他没有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他想要的 " 灵性 ",整整两个小时的谈话,几乎不能被称之为谈话。因为都是他一个人在“嘚嘚嘚”,唯一的收获,大概就是他因为紧张与尴尬浸出来的一身汗。

之后的两个多月,他没再主动接触精神病人。直到朋友再次问他,还想不想继续?他只犹豫了几秒钟,便决定继续!

疯子在左,高铭在右

敲出《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》的桌台

为什么偏爱精神病群体?因为这一群人很纯粹,对于“瞎说大实话”没有那么多的顾虑。“你给他们喜欢吃的,他们就能跟你嘚嘚嘚很多。”有一次在咖啡厅,一位精神病人一直望着高铭,很怪地笑。待到服务员完成点单离开了,那位病人才略带歉意地说:“啊 …… 我曾经是那个 …… 你知道吧?”这份怪笑,和那种对于自己灵魂不确定性的莫名歉意,触动了高铭,让他在“灵魂研究所所长”的位子上下不来台。

四年的对话,让高铭越来越相信某些精神病人的“逻辑清晰”。“我觉得我真的快成朝阳三院三楼楼长了!”一次,他遇到一个声称自己来自另外一个宇宙的病人。为了搞清楚病人口中所说的宇宙理论是否属实,他专程跑到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去蹭课,并且和剑桥大学的物理研究生探讨这些理论的可操作性。" 每个人都会好奇,好奇这个世界最本质的、最原质的核由什么驱动。" 他常会拿物理学的知识来举例子,"去找更小的粒子、更基本的粒子,夸克之后是什么呢?"

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讨好自己

在 2009 年 8 月 17 号那一天的凌晨两点半,他突然想把这些与精神病人的对话都记录下来,于是起了一个网名 " 塔塔的死亡周刊 ",在天涯莲蓬鬼话上敲下第一个字。每天发一篇,45 天之后,洋洋洒洒 20 余万字写完。

他也没想到,这个连载红了,3 天内点击量就突破了 400 万。后来陆陆续续有出版社找他出书,他本来并没有出书的想法,但是被问得烦了,便出了。谈起这次意外爆红,他说他并没有为这本书的高销量而举行任何的庆祝仪式," 在作品出版之前,我付出的努力、为之倾注的心血,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完成式了,不用为销量的高低而庆祝。"

高铭的天涯资料,注册时间为写作时间的一天前

在接受 ZAKER 新闻采访的时候,他正在写一本短篇集。他说这本短篇集是他目前为止写得最爽的一篇,因为这本书就是用来讨好自己的。它的文体随性,内容庞杂,甚至包含了情感,满纸原生和野性。序和跋也拥有恣意妄为的奔放。出版社的人看起来很期待这本书,但其实最期待的或许只有他本人。

关于更远的未来何去何从,他说只存在一个扇面,他会想写、想拍,但具体做什么,不知道。是一个赶上什么是什么的状态。就拿《天才在左,疯子在右》来说,懵得就开始了,懵得就结束了。在他看来,因果关系是相反的。当机缘巧合全部都赶到了,他就会去做那件事。

在接受 ZAKER 新闻的访问之前,他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一套衬衫换上,并叫随身携带的化妆师为他补妆。访问结束之后,他又迅速地从身上的衬衫中 " 解脱 " 出来,换上早已放在双肩包里的圆领 T 恤。略微地寒暄之后,便低着头闪回了自己的小世界。

“我要的是什么?我只希望我的探寻永不停息。”

对话

ZAKER 新闻:我们应该怎样读书?

高铭:比如读史书,你读所有的史书,都不能只读一本,就把它奉为人生指南,你要从多角度看,你要多看几本,你要辨析。从不同的角度去看,你才会了解到它到底是怎样的。比如王朝的延续,你一定是从王权角度去看,但是很多东西,它有它自己正确和错误的方法。如果你换一个角度,从文化的角度去看,它就又变了。

ZAKER 新闻:您在微博上有说:每个人在感情中都是一个恐怖分子。您现在还认同这句话吗?

高铭: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。当你爱的人受到伤害之后,你是什么反应?情绪的波动是影响一个人的根基。这个人的行为是根据他的情绪投射出来的。当然,有人能做到无欲无求,我相信有人能做到。但我不觉得我能做到,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的。因为说句最实际的,有人想脱离作为人的一切,他可能是伟大的,但是在我看来,他是贪婪的,过于贪婪。因为你是人,你连人都不想当,太可怕了。你想要什么?你到底想要什么?它是最大的贪婪。

ZAKER 新闻:什么样的人您才会把他当做是朋友?

高铭:不知道。当你有点点成就,这件事变得很难辨析了。我喜欢黄渤说的一句话,当你没有地位,没有钱,什么都很穷的时候,身边的人都是恶意的,他会骗你、会欺负你。当你有点钱、有点地位、有点身份之后,哪怕一点点,就会开始有人对你有善意了。就是人人都是好的。就比如别人问他,黄老师你要不要喝水?他真的是要给他接水。黄老师你是不是很饿?他是真的要给他买饭。黄老师你要不要车接?他是真的给他安排车接,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话。当这个时候,你会发现身边很多好人。所以很有意思,人的善意是和对象有关的。所以现在你让我分辨,我是很难分辨得出来的。

ZAKER 新闻出品

文 / 李文怡

视频 / 李耀华

拍摄 / 谢云璞

图片设计 / 陆盛华

声明:本文由风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w5.com/article/7630.html

标签: 高铭

相关文章

高铭的书是编的吗 《天才在左疯子在右》

高铭的书是编的吗 《天才在左疯子在右》

《天才在左疯子在右》是201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高铭。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(精神病患者、 心理障碍、者等边缘人)深刻、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,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。你有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