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港台明星 > 正文内容

姚水娟之悲剧人生 梅兰芳为她题字 抗战时演《花木兰》鼓士气

寻鹿娱乐2022-11-09 20:50:23港台明星1068

姚水娟,1916年出生,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,原名“姚文贤”。1930年,她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,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“越新舞台”聘为客师。她14岁学艺,16岁成名,1938年1月率团赴沪,一鸣惊人轰动上海。她拥有很多“第一个”。

姚水娟在敌人侵占上海之期,上电台播唱《劝勿囤米》的新曲,为百姓买不到米之苦诉情,揭露奸商的不法行为。

“越剧皇后”姚水娟,梅兰芳为她题字,抗战时演《花木兰》鼓士气

在一次盛大的会演上,梅兰芳与姚水娟偶遇。梅兰芳早就听到过绍兴有个赛西施姚水娟很会演戏, 有“三花不如一娟”之誉,所以他特别注意 。姚水娟的演唱,博得了梅兰芳的赞扬。

一次,有人请梅兰芳为姚水娟提字,梅兰芳即兴挥毫书就“水娟艺家越剧皇后”几个秀劲大字,被艺坛传为佳话。此后姚水娟获得皇后桂冠,声誉益噪。

越剧名字的由来,也和姚水娟有关。有一天,姚水娟和编剧樊离去卡德大剧院看场地,见到楼上楼下两层有一千余个位子,樊离有些紧张地说:“我们的责任重大啊。”姚水娟不假思索地说:“我就是要越唱越响,越唱越高,越唱越远。”

她一连串的六个“越”字,大大震撼了樊离,他提出了要为“女子文戏”正名的想法。姚水娟毫不犹豫地说:“你通知蔡萸英先生,从明天起,所有海报和广告都改名为越剧。”

从1935年宁波报界首提“越剧”,到1938年蔡萸英在专评戏曲的《戏剧世界》上再次提出“越剧”,从此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
姚水娟是一代宗师、“越剧改革旗手”、“越剧皇后”,她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,曾从绍剧、京剧、杭滩、湖滩、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;中气充沛,能运用“海底翻”技巧,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;表演功底全面,能饰各类旦角,亦能反串小生。

“越剧皇后”姚水娟,梅兰芳为她题字,抗战时演《花木兰》鼓士气

1954年,姚水娟在《盘夫》中饰严兰贞,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。1962年,上海越剧院由海燕电影厂、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电影《碧玉簪》,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姚水娟饰演李夫人一角。

新中国成立不久,姚水娟离开了她成名之地上海,来到杭州,参加浙江越剧实验剧团。

马寅初1955年在杭州与姚水娟及其女儿佩莹、佩华合影。另两人左为金宝花,中为张茵

1953年,她被选为浙江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,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。

1957年被错划为“右派”,后较早摘帽,并予平反。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,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。“文革”中倍受折磨。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。

“越剧皇后”姚水娟,梅兰芳为她题字,抗战时演《花木兰》鼓士气

姚水娟拥有很多“第一个”——第一个建立正规编导制,倡导排演新戏;第一个聘用专职编剧,结束了绍兴文戏时代,奠定越剧改革发展之基础。从此越剧正式定名,扎根上海。她在沪九年始终一马当选,冠领群芳稳坐“越剧皇后”宝座;第一个接受英文报纸的采访介绍;第一个录制个人专辑唱片。

“越剧皇后”姚水娟,梅兰芳为她题字,抗战时演《花木兰》鼓士气

姚水娟墓上镶嵌有她的照片,墓碑正面刻有“故越剧皇后姚水娟墓”字样。墓碑背后刻着姚水娟的生平简历,其内容有“越剧从农村文化转轨为城市文化 由地方小戏转化为一大剧种 当记姚水娟奠基创业划时代之功绩”。

声明:本文由风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w5.com/article/6584.html

标签: 姚水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