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内地明星 > 正文内容

秦腔名家李君梅简历 归来仍少女

娱乐扒九叔2022-11-07 18:12:41内地明星849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戏照

西安,自古以来人才辈出。在这里生活、探索、奋斗、创造的人们,书写着西安这片土地的故事。

她们或在老城根和城墙里中出生成长,或在传统艺术和工艺中传承坚守,或在创意园和科技园中探索创新,或在万变的商业世界中逐梦前行……在各行各业中引领开拓的人们,展现了西安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成就,她们的气质,正是这片土地可感的温度。

凤出西岐舞乾坤,栖于西安。她也在。

决定动笔的前两日,采访录音我听完第七遍。但题目以下的一片空白,已经过了三小时,留白依旧。

书画排布讲求留白高妙,又有“文章高白雪”,这可不是出于我“胸中有乾坤,下笔自风华”的苦吟。而是荡气回肠间,凭生了一份心疼,起始间,何以水映星光?

人物写作中,惯以艺术加工来表现人物的丰满与张力。但从她开门的第一眼,我就知道,这希求我笃定娓娓道来的甘于平淡讲述的决心,文似看山不喜平。于平中见奇?讲述的是她,考验的却是我。

而恰好,真实记录正是我们的初衷与价值观核心。

这是一位已过不惑的女性艺术家。她秀雅、和美,简单又真实;她漂亮,气质可人。但我想说的并不仅仅是这些第一感官的溢美之词,而是她纯朴的,少女般的娇羞之态,清澈的眼神透出的内蕴深潭

她的腰伤很不好的,裹有治疗器械,使她保持一贯立如松。素颜、居家服、微笑、热情,客客气气。她只能坐在小板凳上,使腰笔直,不能有大幅度扭动。轻声细语,采访开始前的问询中,认真、却又略显局促。

是的,时间不能过长,否则会让她刺痛难耐。

她是李君梅。国家一级演员,著名秦腔戏曲表演艺术家,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获得者,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两次获得者。本次《女性记录者》优秀女性采访计划嘉宾。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生活照

采访|赵帆 李晶

撰写|李小兔 赵帆

01

◇◆◇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生活照

首先,说说恩重如山。这是,我们对天下父母怀有最高的敬意。

1980年代,人们还在为一口吃的战天斗地。在宝鸡岐山县的一个村里,李君梅父母亦如是,当做出那个艰难的决定之时,他们的初衷,只是不想让孩子再受农村的苦了。

李家有三个孩子,她排第二。她14岁那年,父母挤出毕生积蓄将她送往西安学习。她考上了省艺校。

出发前的一天为女儿准备行李,并检查好几次,两口子表现出的坚定,当孩子报完名,走出省艺门口,内心却多了一份忐忑、不舍。母亲回望学校之时,眼泪下来了,一俟的父亲安静着,拉起妻子走了。

女儿来到了“新世界”,两口子还得赶回老村,在熟悉的土地接续淌汗。此后的五年,为了缩减每一颗粮,都是母亲一个人来城看女儿。

父亲在外地谋生,靠母亲一个人料理家务,荷锄塬上。那一年中秋节,父亲单位发了8块月饼,全家商量了许久,决定也往西安送。用纸包好,母亲连天坐火车、倒汽车来到这西安城。在西安解放路到站后,母亲行脚力,又能省下两毛钱车费,买两个包子给女儿吃,一路走到省艺校。

父母对待孩子是公平,将苦难自己扛着。那个时候的大姐也升了学,因为李君梅的开支,大姐只能拿着5块钱过活。当大姐告诉家里,这还不够吃饭的时候,母亲将仅剩的十斤大米和10个鸡蛋带到集市叫卖,大米作价5元,鸡蛋换得5毛钱,给大姐又送去了。

幸好,一家人的坚韧,以合抱之力走到了美好幸福。

五年中,唯一可以拜托的人是经常来西安的李君梅的三爸,让他能多去学校看看孩子,了解下孩子的学习生活。

因为李君梅的表现优秀,家景逐渐明朗,她有了分配的独立宿舍。母亲再来西安的时候,不必着急来回。只是,宿舍条件不太好,非常潮湿,久而久之,对孩子的腰是绝对不好的,母亲非常清楚。回家商议之后,再一次拿出积蓄给孩子咬牙在别处租了一间房子。

这就是母亲的力量,乾坤之中,物种之最。你若有知,声动九天;你若不知,看水行地。

此后,母亲一边回岐山老家给儿子看孩子,一边来西安陪李君梅,直到父亲退休。

退休后的二老,一有时间就追李君梅的演出,成了铁杆粉丝。每次演出结束,母亲总会在人群中不断问观众的意见。这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艺术表演,像水一样托举着星光,为她听风听雨听树语,反馈于她,鞭策她不断学习、拔高。并永远端着一杯温水,等她下台,是的,这是一杯不知道兑了多少次的温水,总之,让孩子喝到的时候,一定是非常舒服的。这就是一杯甘霖,至少在父母心里,它可以保护女儿的嗓子,即使女儿说不得喝,也得抿一抿。

二老来西安呆了许久,他们还是来照顾孩子的,孩子的腰伤很严重。父亲说,这孩子太倔了,我们是让她拼搏,不是让她拼命;这些年落下的这病,我们只能照顾她的起居,为她寻医问药。我们是要监督她不能拼命,但我们也不会干涉孩子的发展与艺术追求。这倔就像当年上学,从不张口和家里要东西。

我问李父:如果再选一次,还会让孩子走这条路吗?父亲思索了下,依旧说:不能让孩子在农村受苦,上学总归是好的。

02

◇◆◇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戏照

秦腔的情节,草灰伏线般埋入了她的人生。但登台时的满足与艺术挂钩,明里暗里为她指引前路。

唱了30年秦腔的李君梅笃信“演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领悟”——甩水袖,站定亮相,情态、眉眼俱玩转深情。总之,身段含蓄,天生花旦。秦腔,唱戏声调张扬,但精神收敛,懂得放更懂得收。

这像一个圆,有上扬到顶点的弧,也有下坠到底的弧,如同30年秦腔的跌宕。循环往复,有起有落,生生不息,换得圆满。

在李君梅成长的年代,生活几乎都来自秦腔。学秦腔,是受父亲的影响。父亲喜欢戏曲,算是票友。她初中毕业那年,刚好省艺校招生,到现在李君梅还清楚的记得,1988年初试,她唱的是晴雯歌。恰逢1987年红楼梦在全国播放,轰动全国。

那时候,还不知道这首歌会改变自己的命运,或者说改变她一生的选择。

1988年,李君梅14岁。对当年的她来说,练功确实是一个特别艰难痛苦的事情。

作为学生,李君梅年龄已经偏大,腰啊腿啊都不像小孩子那么灵活。学校里几岁的孩子身体还没定型,练习相对轻松,而她的身体几乎定型。人家一踢脚可以快到头上,她一踢脚就在腰上,这对李君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。但李君梅最终选择接受,虽然过程中几次想放弃退学,但因为骨子里的执着,她坚持了下来。她心里憋着劲,对练功、唱戏透着认真和执着。

学校的五年里,除了吃饭、睡觉,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在练功房度过的。没什么课就自己去压腿,一有时间就反复听磁带练习。

她学得并不快,但每次回课,说过的总能消化,该背该练的都会做到。艺术学校里流传一句话:如果练功房里只剩一个人,不用猜,准是李君梅

当年的她,可能看起来有点羞怯,但实际上她出丑不怕,吃苦,就更不怕了。刚去学校的时候,她整个人像树苗一样长在练功房里,几乎要生根了。她的技艺,她的美,她埋藏在古典气质里不自知的现代感,这些将在她后来的人生里不断被谈论、被解读。

而学校只负责流传她无人可及的勤奋:她好像是那种只要盯着对岸,脚步就不会有一丝犹豫的人。但她说,那五年就跟过了五十年一样!

对为什么能在这行坚持住一类的话,她的答案很简洁:“只是因为热爱。我这一生从事这个行业就没想过别的,别的什么也不会。”

为了专业的进一步提升,2005年时毅然暂停了一切演出,用了8个月的时间全力备战中央戏剧学院的成教学院,并顺利地成为了导演专业的学生。

“用脑子和用心演戏,最后就是拼文化”马兰鱼老师就是这么对她讲的。当然,随着新文化产业发展与外来文化的进入,她也必将与秦腔一同面临时代的挑战。在她心里,秦腔从技艺变成文化,她试着创新,而后传承。

聊起这段经历,李君梅淡然一笑:“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话剧的这两年对我的表演影响很大。以前是别人怎么说我怎么做,在经过系统学习、提升之后,我对表演有了更多自己的感悟,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了更多的把握。”

练功、演出,练功、演出……这三十年,除了秦腔,李君梅几乎其他什么事都没干。时至今日,即便不用每天练功,她也能将一出戏唱下来。一年365天,行李箱没有入柜过,始终都在进门口放着。

采访之前,我在家听了一段李君梅老师的《锁麟囊》。她的《锁麟囊》有一种独特的魅力,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角儿的魅力。幽咽婉转之外,是月白清明,是寂孤空灵,是绿水荡漾,慷慨激昂,饱满、从容。

作家雪小禅曾评价《锁麟囊》是戏曲中的《兰亭序》。茶中的极品普洱,人生的花枝春满;还是僧人在花树下了悟,修行的人拈花微笑,爱情中的白头偕老、友情里的地久天长。

想起朋友圈里,有个做茶的姐姐也是秦腔爱好者,每看《锁麟囊》都会热泪盈眶,无论多少次。她的为人,也格外像那个富家小姐薛湘灵,有慈悲心,见到悲悯之事、之人必出手相扶。

人生的路是奇妙的,要么溪水轻淌,要么翻江倒海。而一路前行之中,多感谢的是那些或大或小,奇态百异的石头。它们往往都是贵人,即使生硬,却让你积蓄力量,清澈无畏。

而她走上了秦腔之路,并一往直前;并在暗夜之后,得以成为星光。是因为她的恩师马蓝鱼先生当年力排众议说的一句话:一张白纸好画画。他之后五年中的悉心、严厉教导,才能使她站上台,并站好台,站稳台。对他,她的敬重与感恩从内心长成磐石。

但真正坚持下来的,与她身上从小具备的思考,领悟力是分不开的。她始终懂得,如何适合自己,如何融入。她有自我的标准,这个她能体会的到。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戏照

03

◇◆◇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生活照

清旷的舞台上,袅袅娜娜走出个清丽女子。她的水袖如行草般收放自如、唱腔婉转低沉,一句“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,他叫我收余恨,免娇嗔,且自新,改性情。”,唱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声落时,她甩一甩水袖,扭转头去,将清冷的侧脸留给看客。

这是李君梅不知道第几次的谢幕,唱的是《锁麟囊》选段。一曲终了,大幕缓缓拉起,灯光大亮。上海全场百名观众纷纷起立,拍照喝彩,流连忘返。今时今日讲起之时,她亦仿佛进入了当初之境,清唱了一段。

我看她之前的采访,背影看着像个女学生。挺拔,清瘦见骨。转过来,是轻柔的一张脸,五官各就其位,毫不喧哗。

上了妆李君梅是另一个人。她是《锁麟囊》里的薛湘灵,《带灯》里的带灯,含蓄方正,风度谨严,唱功很好,身段的调度生发合乎规范,风格庄重。台下,她妆都不化,对于眼角的自然痕迹,看起来甚至没有掩饰的欲望。

只要李君梅在台上,台下就基本座无虚席。李君梅的表演有一种非常朴实、含蓄的美,除了纯正、嘹亮的唱腔外,她还特别善于人物内心的捕捉,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很丰满,是个不可多得的演员。

这是著名编剧、国家一级导演徐小强对她演出的真实感受。

但这还不是关键。在徐小强导演看来,一个演员的魅力在于她身上能引起共鸣的人格,而这种人格会跨越语言、国度、文化,向观众施展魔法。

五年时间,三个戏剧大奖,三个代表作品,三次转型突破。

2011年6月,获得中国戏剧第二十五届梅花表演奖;

2016年3月,获得第二十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;

2016年11月,获得文化部文华表演奖。

.......

5年来,她带着《梨花情》、《锁麟囊》、《带灯》下基层演出了400多场。还有无数次的折子戏、清唱等下乡演出,大大小小也是几百场,平均每天化妆三四个小时,一直从早上到到晚上,每个动作、唱腔都反复3次以上。有时候带妆久了,包的头因为勒的太紧经常让她非常难受,但她依旧微笑。

有时候实在太累了,会撑着勉强将最后一句唱完,转身背对观众时肩膀就开始抖,下台后立马靠着梳妆台。李君梅说,自己出身农村,自己的根在农村,自己的爱也在农村。秦腔最广大的戏迷在农村,自己的事业土壤更在农村。“他们可能不是会鼓掌的观众,但你会看到,无论严寒酷暑,只要有戏过去,戏迷们就在露天下等着看我们演出。有一次飘着鹅毛大雪,大家都快冻僵了,戏迷们身上落满了雪,可是没有人离场。是来自于基层那种淳朴的爱,使我们每每心中感动,拼了命的去演唱。

比如,那一场,舞台很长,足够将戏曲之境的感知表现出来,而恰好,那一刻的观众席无比安静。那是,水袖掩面,自我的再次蜕变。

那一刻,对于艺术的再创造,她融了进去,一切的张力也到达了观众的心中,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。一个整体,在共同发声、倾听,并与自然、世界达成共性。我想那是一个演员的天人合一,那也是艺术的本根之源。至此,她又攀上了一个台阶,说不出来,却知道如何去做的一种表演的密码钥匙,被她掌握了。

李君梅的话头在聊起恩师马兰鱼的时候特别的激动。她们能成为师徒靠的是戏曲缘分,她至今相信这是命运对她最隆重的一次垂青,马老师是她戏曲生涯的一道“龙门”。至今,她把这归为马兰鱼老师眼光的独到,以及——可能看我是个还算用功的学生。

李君梅认为自己是在遇见马兰鱼之后刚刚开窍。

“我对她就是敬畏,她教我的所有,我都当成是最好的东西,记下来回去消化”。

采访时还会有一些瞬间,她在某个动作上突然有所领悟,想起恩师的教导——“你长大了,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”,为了这句话,她等了多年,但值得。

因为热爱,所以无悔。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生活照

而在我们采访之前,她又刚刚又获得一个大奖。2018年4月,再次获得第二十八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。

说起秦腔艺术的传承,她说:要包容,不贪多,求精,在实践中多研究。台上十年功,亦是十年磨一戏,但十年不够,得几十年的磨,这样才行。

传统的就是最经典的,演员演的过程就是享受的,都是有进步,有变化的,这样首先在演员自身的传承上就能做好。首先就是要把老一辈的学好,领悟到,稳扎的演出来,传下去。

再就是对于科技的辅助要感谢,正因为那些科技带来的舞美效果,才使得戏剧产生了一种更加震撼的美学张力。再就是所有的传承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,每一个表演家都要不断的学习、充实自己的文化修为。

采访后记

在本次稿件的整理、撰写过程中,我们思索再三,将李君梅老师所讲的很多的专业知识忍痛删除,没有呈现。其一为,我们更想简单的将人物精神表现出来,其二为,我们生怕微小的不到位,造成读者对专业的误解。

没有完美的人,也没有完美的写作,我们尽量的给读者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的李君梅,真实记录她的特质,为更多女性朋友带去启示。一如她在戏台弘扬传统精粹那样。

也因为我个人坚信,艺术的第一修养一定是来自人品的基石映射,知礼而厚德,简单而坚韧,方工于匠心。而其高扬,必源于内蕴的自然之道,张力无限;物神者物,神物者神。

李君梅,天生一个角儿。不宣扬,不讨好,却有许多年轻的粉丝。

她说:“三四十岁正是一个演员的黄金年龄,比年轻时多了几分历练和生活沉淀,也增加了对人物、对唱腔的把握,我将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心态,将我的秦腔事业发展下去。”

此刻,她与我,以戏台为隔,似那雷池亦或天人界分。她这辈子在台上,我等曲终不忘鼓掌。

爱以梦为伴的大贤庄子说,人生不若一场春秋大梦。李太白说,但使长醉不复醒……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戏照

(戏将开始)

小君梅被师傅领进一扇门,木漆剥落、玻镜落灰,通往那戏台终端。

那门前是:台前花草寂、房檐两三滴,斜阳一残柳,风过石幡然。

那戏台是:唱念做打,鼓乐笙班,台上世相有限,人间清景无限。

嘘,不要惊到那扇门内,靠着戏台小憩的小小君梅啦。

这正是:谁说戏曲真梦幻,无非醒世大文章。

李君梅︱凤出西岐舞乾坤,归来仍少女

李君梅戏照

《初见》

――谨以此诗致敬艺术家李君梅老师

我试想过梅

并不指向一个季节

在修饰中的语境

逐渐靠向并取名太阳

我追逐一种真实

佳人青涩,日子澄明

说多久的时光啊

都不带有书信到达的远方

你又能想听风的人呵

――看见梅,归来家中

且曲:已风华,正梅开

是曲:终上意,妆红颜

李君梅简介

国家一级演员

中国戏剧"梅花奖"

国家文化部“文华表演奖”

上海戏剧“白玉兰表演主角奖”

中国秦腔四小名旦之首获得者

陕西省青联常委,陕西省民盟委员

2008年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

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“四个一批”人才

陕西省三八红旗手

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

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

工闺阁旦、正小旦,扮相俊秀,表演纯正,音色甜润,自然质朴,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马蓝鱼。

先后在《带灯》《锁麟囊》《梨花情》《窦娥冤》《王宝钏》《恩仇记》《龙凤呈祥》《十五贯》《断桥》等等剧目中担任主演。

1996年荣获陕西省“第二届秦腔卡拉ok大赛”专业组一等奖

1999年荣获“戏曲百佳演员”称号

2000年10月荣获首届“中国秦腔艺术节”表演一等奖

2000年11月荣获陕西省“秦腔清唱、折子戏大赛”表演一等奖

2002年荣获中城之星陕西省“优秀剧目展演月活动”表演一等奖

2005年荣获中国秦腔“四小名旦”之首

2008年荣获首届陕西省“秦腔折子戏个人专场”表演一等奖

2010年8月荣获第五届“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”表演一等奖

2011年6月荣获第25届“中国戏剧梅花奖”

2014年8月荣获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特别优秀表演奖

2014年10月荣获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特别优秀表演奖

2016年荣获上海戏剧"白玉兰表演主角奖”、国家文化部“文华表演奖”

2018年4月获得上海戏剧“白玉兰表演主角奖”

这是女性记录者“优秀女性采访计划”

第16篇文章

声明:本文由风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w5.com/article/5866.html

标签: 李君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