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内地明星 > 正文内容

139师黄俊杰为何未升迁 部队刚上战场

戏看娱乐2022-10-31 02:47:19内地明星640

部队刚上战场,廖锡龙副司令员突袭检查——黄俊杰师长忆老山

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,令我刻骨铭心、无怨无悔的,是1986至1987年率领部队在中越边境老山战场主要方向,进行的一年坚守防御作战。

记得是1985年8月初,师接到预先号令,随集团军参加滇西南老山战场轮战。全师部队刚刚到达云南文山集结地域的第3天,就遇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前指总指挥廖锡龙将军的突袭检查。

那天拂晓,我被一阵急促电话铃声惊醒,415团团长王德功在电话中报告:“师长,前指廖副司令员来了,他已经检査了一圈,正要上山……”“上山?”我有点懵,飞快地穿好衣服,敲门叫起了政委李平安,一同往驻地后山跑去。

在朦胧的晨曦中,我们向廖副司令员敬礼报到,廖笑着说:“你们来了,今天我可是对你们搞突然袭击啊!”他为人随和,谈吐直率,接着说:“我这样做,才能看到你们部队的战备观念和战备水平的真实情况。”

大约5分钟后,2个步兵团各4名营长、教导员列队跑步到达,他们头戴钢盔,肩挂冲锋枪,腰佩手枪,脚上蹬着橡胶长统靴。此时,谁也没想到,廖将军突然大喝一声“有敌情,卧倒!”只见16名营干似闪电般散开,卧倒、滚动、爬行、抢占地形、出枪,一气呵成。廖将军大声喊:“好,好!动作迅速准确,全部利用了地形,看来你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。”

之后,廖指示给每个营干发5发冲锋枪弹、3发手枪弹,经过他亲自验枪后装弹入仓。他说:“这里就是战场,树林中出现的目标就是敌人,消灭它……”营干们分组向树林运动,发现目标自行射击,先是半身靶,接着是胸环靶,最后是胸靶,廖将军对每个靶的点验都亲自过目,亲自计算命中弹数。结果所有目标均被击中,其中有近半数的干做到了弹无虚发。这时,廖副司令员的随行参谋向他报告,两个连队的炊事班野炊全部在40多分钟完毕,都是两菜一汤,主食大米饭。

最后,副司令员对突袭检查情况做了至今为止我觉得是最直白、最简洁的讲评。他说:“总体感觉作为刚进入战场的部队,你们敌情观念强,临战教育比较落实,部队警惕性很高,基层指挥员军事素质好,后方保障也到位。但是,当你们真正面对敌人只有几十米、甚至几米的距离时,心理有什么变化?精神上能否挺住?战术技术上能否应对得了?那才是真正的硬功夫。希望你们在临战训练中,要解决好这些问题……”

作为军人,我觉得廖锡龙首长的检查对我们有以下启示:突袭式。不打招呼的突袭检查,是了解部队真实情况的最佳方式;亲临式。领导亲自深入检查,应该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方式。这是我这个当时身处战场直接带兵的中级指挥员体会最深的。

1986年4月25日晚零时,济南军区第199师正式将老山战场盘龙江西岸防御任务移交我师。当零时的钟声一响,郑广臣师长对我说:“老黄,老山我完好无缺地交给你了,祝你成功!”那拉口方向传来了隆隆的炮声,仿佛在为这位在老山坚守了一年的师长送行。天正下着毛毛细雨,在握手告别的瞬间,一抹闪电掠过,我看到了他眼眶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,他以军人应有的坚强克制着不让它滚落下来。

我和我的部队真正的真枪实弹的战场生涯开始了。之后的一年中,我们经历了熟悉战场情况、稳定防御、全面夺取防御主动权、出击作战等几个阶段;抗住了敌人数百次的偷袭、渗透和反扑,经受住了敌人几十万发炮弹的轰击。

在藤萝交织、遍布溶洞的滇西南山岳丛林的复杂地形上,采取了阵内阵前设伏、搜剿打洞、阵前破袭、近距离反击和不规则炮击等新战法,在与敌紧贴几米、十几米战斗异常频繁,敌日夜不断炮击,而我所处石质阵地工事基本无法加固改造的条件下,创造了有的一线连队坚守105天无阵亡、42天无伤员的奇迹,夺取了老山战场炮击作战的较大战果。同时,弹药物质消耗显著降低,非战斗减员减少。即使在战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,部分工事塌方,有的整个阵地滑坡,弹药被冲走,炮阵地被淹,火炮不能射击,战区交通中断,人缺粮、枪炮缺弾的情况下,仍然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反扑和袭扰,牢牢地守住了阵地,并创造了老山战场击毁敌机器动力船的先例。

那是1986年的7月下旬,老山地区下了一场近百年未遇的暴雨,敌我双方道路交通、作战工事体系均遭到重大破坏。26日中午1时许,417团团长刘亚苏来电话,他报告说小青山下边有一艘敌军的机动船,由盘龙江入清水河后正由东向西行驶,判断为敌军向阵地运送给养物资的船。现敌船进入我炮兵有效射程,请示我动火箭炮。

当时,正处洪水泛滥期间,各工兵部(分)队都在不同地段展开抢险作业,集团军对大口径火炮使用控制很严,以避免引起敌方报复而伤及自身。所以,我对刘说:“用火箭炮必报集团军,我马上请示……”刘说:“等不及了,敌船转过山角就看不见了……”我没有犹豫,当即答复:打!我给集团军报告。过后不到10分钟,刘团长报告:敌船被击毁,清水河江面上漂了许多物资,还有20多具尸体。团炮兵群也开火了……

百年不遇暴雨的巨大破坏力给我们迎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战机,我们毫不犹豫地抓住了,一举击沉敌机动船1艘,消灭敌军近1个排。这是“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”。

一年的时间虽然短暂,却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,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。一次,416团一位战士的父亲来战场看望他的儿子。当得知儿子经牺牲了,这位父亲说:“请告诉我他的真实情况,如果他打仗怕死,我将无地自容,等于我没有这个儿子。”其实,他的儿子刘安林是一位战斗英雄,在“兰剑-B行动”攻打968高地中,两小腿受伤,他匍匐爬行到敌火力点下,双膝跪地,把炸药包高举在自己头上,高喊“战友们冲啊!”拉响了炸药包。这位父亲离开前线时,双眼泪花滚动,他说:“我不难过,我感谢部队培育了一个好战士,我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。”多么好的战士,多么好的人民!为此,在庆功大会上我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出:“战士万岁!人民万岁!”我想,这就是我们这支英雄部队所向披、战无不胜的源泉和动力。

对于我们这支驻防祖国西北的部队来说,老山是一个特殊的战场。有位从军事院校毕业在部队代职的干部说:“看了老山战场的情况,几乎使我感受到在院校学到的东西完全无用了。”当然,“完全无用”之说,只是对老山战场“特殊”的一种夸张。但是也确实说明了一点,即我们必须从一般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中跳出来,干部、机关要学会特殊的训练方法,组织部队进行特殊的训练,使之尽快适应热带山岳丛林地的特殊地形、气候条件和作战对象。古罗马人有一句话,训练是不流血的战斗。我们全师指战员,把训练场当成战场,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,苦练“六项战场基本功”(射击、投弹、埋排地雷、利用地形地物、土工作业、自救互救),按“三小”(小科目、小动作、小协同)的要求,做到“4个突出”(突出夜间、野外、大强度和不良天候条件的训练),练精技术,练活战术,练好协同,练壮身体。经过实战检验,证明了我们这样的训练实践效用强,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浇灌出了老山战场的胜利之花。

天渐渐亮了,阵地上密集的炮声也稀疏了许多,我焦急地等着“211”的消息。记得很清楚,29日凌晨5时33分,刘亚苏团长来了电话,他报告说:“211”阵地仍在我手。工事被打塌了,伤了几个人,有线被打断了,无线电台被打坏,无法与后方联络,现正在加修工事,抢运伤员……我长长嘘了口气,敌人的试探性进攻被粉碎了,我们经受住了考验,接防后第一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,增强了敢打必胜的信心。

老山之战,打的不仅是军事仗,更是政治仗,按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是教训敌人的仗。因此,打下老山以后,我军的防御阵地大部分前推敌方境内,从而出现了可谓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一一紧贴战术。敌我阵地隔溪、隔壕、隔石而筑。我听到421团的战士说过,他们上阵地后,曾听到敌军阵地上传来“十五的月亮”的旋律,可能是前期在此坚守的友军唱此曲调被敌人学过去了。421团林芳给我讲过他亲历的一根火柴的故事:4月25日夜,他当时任排长,友军移交防务后撤离了。夜色下的山峦,林木显得阴森,没有一丝的风,空气有些闷燥。林芳说,夜静得有些可怕,和副连长2人坐在坚守的洞口,谁也不说话。后来副连长说,这么,抽支烟吧。我掏出烟,然后摸出一根火柴“扑”的一声擦着了,还没来得及点烟,就听到洞外“咕、咕”传来急促的物体滚动声。我俩迅速卧倒并拔出了手枪,当我们接近离洞口几米远的沟边时,赫然看到1具打开脚架装好弹体的火箭筒正对着我们刚才坐过的地方。副连长说:“那根火柴救了我们。”林说,偷袭的敌人以为我拉响了手榴弹呢!

对于敌我在如此近距离上的长期对峙形势,我们十分清楚,消极防御、专守防御的办法是绝对不行的,必须树立长期坚守、攻势防御的积极防御思想。我们的基本方法是:

在敌我阵地之间不间断派出小分队活动。这一行动,使部队始终充满活力,强化阵地之间的对敌警戒力量,延伸了防御阵地,增强了阵地防御的厚度和力度。如遇敌小股力量,可予以歼灭,也可视情向己方发出预警信息。

阵前机动伏击,这是部队在山岳丛林地防御作战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战法。主要是在敌经常出现或回缩的必经之路上,组织机动伏击,狠狠打击偷袭袭扰之敌。此种战法必预有准备,加强观察系统和通讯联络、潜伏分队与坚守分队及炮兵之间的密切协同做到看清、判准、巧打、快撤、协同好。我部在阵前、翼侧组织过多次机动伏击,均获效果。

主动出击,歼灭敌有生力量。由于政治仗的特殊性和参战部队的多样性,此种战斗通常根据前指指示,在集团军统一指挥下进行,师以下部队具体执行选定的攻击点的出击任务。在1年的与敌相峙防御中,我师进行3次出击作战,歼敌数百名,并摧毁敌大量工事,打击了敌嚣张气焰。

1987年4月6日,我师老山战场防御任务全部移交27集团军79师。中午,马力达师长坚持要留我们吃饭,为我们送行,实际是拼酒,但是他们输了。我师部队已经全部撤离了阵地,我与参谋长张杰、作训科长沙德宪是最后离开的。我们在路上选了个高处停下来,久久回望云雾缭绕中的老山,遥遥相对,不觉百感交集。我们这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“红军师”,对这次接受保卫祖国南疆的任务都看得很神圣。和平年代我们能走进血火交织、生死相搏的战场,我们感到是一种幸运。虽然许多战友负了伤,甚至永远离我们而去,虽然我自己也经历了许多难熬焦心的时刻,但作为一名军人,对这段经历,我始终认为:无怨无悔。

部队刚上战场,廖锡龙副司令员突袭检查——黄俊杰师长忆老山

师长黄俊杰(左三)、政委刘冬冬(右二)、参谋长张杰(左一)在研究战斗方案

声明:本文由风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w5.com/article/3230.html

标签: 黄俊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