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宇梁双胞胎哥哥 他有一张「骗人」的脸

被「驯服」的少年
肖宇梁锋利直接,但不危险,辨识度极高,这让他得到过很多机会。
2015年《择天记》开拍时他去见组,当时十几个男生站成一排等待着机会的垂青。到肖宇梁的时候,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「我想演陈长生,这个角色挺好的,温文尔雅」,对方看着他也并不反驳,继续问问题。「除了这个就是折袖了,他是一个狼人,极重情义……」,没有任何顾忌,对角色的看法哐哐往外倒,几个来回之后,有人对肖宇梁说「小伙子还是做过功课的」。
最后他当然没有出演陈长生,但却有幸成为了庄换羽的饰演者,得到了第一个在大荧幕崭露头角的机会。
很多人欣赏他的这种简单直接,在他们看来,这代表着一种宝贵的少年气。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名利场,每个人都在卯着一股劲往上走,而肖宇梁是那个少数敢于说出「我想要」的人,这尤其是一种难能可贵。
时间往前数十多年,他还是一个在家乡天水日复一日学习跳舞的少年,每天来回穿梭于家和学校之间。泠泠天水,源远流长,这是一个温柔里藏着力量的地方,这里的人们虽然生活的平和,但从不缺少文化的浸润。
肖宇梁有着立体的脸庞,身材颀长,很小就被父母送去学习舞蹈,和双胞胎哥哥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轨迹,围绕着他少年时期的都是叮咚的钢琴声以及1234的节奏声。
跳舞之外,武术也陪伴了他很长时间,帮助他练就了准确的形体表达。从小小少年到步入成人世界,艺术这件事,肖宇梁从没有出现过松动。
大学毕业,在选好要走哪条路之后,肖宇梁去了刘天池的表演工坊,这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系统的学习表演。在此之前,他们就有过一面之缘,报名那天刘天池一下就认出了他,「想学表演了?那就好好学」。在这里,从形体到内里,他完成了对表演的初级认知。
很多时候,大家喜欢的是肖宇梁身上天然自带的冷感,他们想探秘他锋利的背后藏着什么,但却发现只不过是个不轻易接受命运的顽童。
2018年南派三叔的《沙海》被搬上大荧幕,张起灵的戏份不多,但作为三叔创作体系中的核心人物,这个角色的人选一直备受关注,初出茅庐的新人肖宇梁被选中出演。剧播出后,这个张起灵身条颀长,打戏流畅,掩藏在连帽衫底下的神秘感更是被放大,几场戏下来有观众开始好奇,「演张起灵的是谁」。
为什么是他?现在回想起来肖宇梁还是觉得这是一段太奇妙的经历,「三叔见到我觉得我跟张起灵挺像,定完妆一看,嗯,还可以」,这个人人羡慕的机会就这样落到了自己身上,欣喜之余他能做的只有尽全力。
经常不按常理出牌,跳脱就是他的「杀手锏」,在彻底成长为一个井井有条的成年人之前,他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保护好它。
蓝色大门
集体这个词在肖宇梁的生活中出现的很早,他的蓝色大门也是从学跳舞的时候开始被打开。在他人生运行的轨迹中,肖宇梁这个个体时常和集体并排出现又各自为阵,有时候他甚至可以找到其中的乐趣。
小时候,早上六点他要骑着自行车从家去到学校,开始进行压腿这些基本功训练,身体被扯开的撕裂感往往会持续很久,这种疼痛伴随着他的每一天。也不午睡,一个人跑去练功房压腿或者趴在教室里写日记,到休息日的时候,别的男生都跑去打游戏,他还是一个人去练功。
偌大的集体中,个体感受被持续放大,当然孤独的时候也有,肖宇梁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稀奇的事。长期一个人的生活,让他的专注度和对自我的关照越来越强烈,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,并且愿意付诸努力。
大学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,肖宇梁又回到了熟悉的一个人作战的状态。全宿舍的人都在打游戏,周围什么声音都有,就他一个人带着耳机在背英语单词,国庆节学校放假没人了,他留下来练习舞蹈,每天分时间段对着镜子自己给自己排练。
有同学告诉肖宇梁这一切都是徒劳的,他不解「为什么?那是你们不懂」。这对他没有丝毫影响,顺着一个方向,最后全班只有他一个男生成功迈进研究生的大门。
任何一种环境之下,肖宇梁都不想成为过分突出的那一个,他想要成为的仅仅是自己,这让他与环境产生了隔阂。他依然尊重规则,但与此同时,对于现实他又是无惧的。
肖宇梁的工作人员讲了这么一件小事。去片场探班那天赶上无锡台风,演员餐送到住宿的地方时馒头皮已经被雨水打湿,他二话不说就啃,拍摄的内容大多是动作戏、追逐戏,喝最多的就是咖啡,冲泡咖啡的杯子也没有固定的,逮啥拿啥喝,可能今天是矿泉水瓶,明天就是个一次性纸杯。
在肖宇梁面前提这件事,他露出明显的讶异,「我不觉得这是一个优点,对拍戏没什么影响,就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。」甚至还觉得这是一种享乐,戏剧的魅力让他体验到了不同的景色,或许还会弥补很多缺憾。
接受包含了很多内容,肖宇梁现在更多的在接受成为演员必须要经历的。他只想成为演员,除此之外并不想接受任何规则的限制。
比如说,练习安全感的转移。常年的独立生活让肖宇梁习惯于「打腹稿」,把自己的生活细化成独立的碎片,每一块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条。但入行之后这一切很快就被打破了,伴随时间而来的是更多不确定性,他让自己忙起来,顺便还把空隙也填满了,这样就会稍微有点安全感。
还有个时刻是戏播出的时候,哪怕只有一个弹幕是跟自己有关的他也会非常开心,但这种开心通常转瞬即逝,回到当下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只能更努力一点才行。
即便很多时候演员都是被选择的那个,肖宇梁还是在前行的路上默默打腹稿,「时刻有准备的话,它突然来了你就接得住,不然到时候你肯定是接不住的。」

我想演怂人,从头虐到尾
这阵子,肖宇梁的新剧《反骗天下》正在播出,他在里面演了拥有过目不忘能力的天才少年米若。他在追剧过程中观察到的一点,有弹幕说某个点好像张起灵,观众还是习惯把他和张起灵联系在一起。对于他而言,这产生了两种波动,「素未谋面能被别人认同,这种信任太珍贵了」,另外一种则是「作为演员,还是要多做尝试,给外界看到自己的可能性」。
这两种体悟交替出现,他想让自己的成长速度更快一些,这样才好配得上别人的喜欢。
进步也是明显的,这次拍摄《反骗天下》他在尝试着输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在角色中,「慢慢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,如果有你觉得OK的点,那就去跟导演沟通」,大家一起去创作的乐趣是他近期汲取到能量之一。
作为新人演员,肖宇梁对表演有自己的敬畏和期待,他不轻易设限,也会欣然接受现有的选择,这让听多了同款答案的记者松了一口气。
譬如,像一个昼伏夜出的夜行者,白天按部就班的的活着,可以很乖,也可以被欺负,但一到晚上就是来到了他的世界,凶狠暗黑,与世界为敌。
或者那种「怂人」也很带劲,可以的话,从头虐到尾,但这种虐不能是没有由头的,要有动机去支撑。
看完《误杀》之后,肖宇梁被前辈陈冲的演技折服,那种由内到外的强大劲儿让他过目难忘。提到前辈演的这个角色,佩服之余他还不忘做个人物解读,「她是警官,但她也是母亲,矛盾冲突的地方就在这儿······」,许多的情绪,从他像孩子一样一直在晃动的手里被传达出来。
有时候新人逃不过的一个问题是,「想成为什么样的演员?」,对于这个问题,他沉思了几秒钟之后给出了答案,「我不知道到了那个年纪我会不会变成他们那样,但做自己就好了,不一定非得去成为某个人」。
没有答案,但是旁观者已经有了判断,安心了。
肖宇梁总像个顽童,时刻在展露着他对世界的好奇。在自己纯粹简单的小天地里,他嬉笑,他孤独,他生气流泪,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真实的,别人学不来。
今年他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,这个节目简直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。有趣的是,参与节目制作的所有人都是外国人,作为唯一的中国人肖宇梁要带着自己来自法国的嘉宾去游桂林,大家全程只能用英文、马来语、或者是粤语沟通。
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旅游类综艺,录制过程中他「什么交流方法都试过了,有正经英文、有肢体语言、还有搞笑体」,这次工作经历让肖宇梁觉得奇妙,足够这个顽童开心很久。
后来,在和他工作人员闲聊的过程中,他们告诉记者,别看肖宇梁张了一副冷峻脸,讲起道理来一副透着一种大智慧的样子,但压根就是一个死小孩。
前一秒还说着自己打游戏超厉害,结果第一个送人头的就是他,被对手虐到抓头发;看到有人推荐吃饭的地方,跑10多公里过去只为看看为什么人家吃的东西那么香;会把各种好笑的段子存在手机里,时不时拿出来细品······
肖宇梁说自己是一个「喜欢想象,但生活很平凡的人」,会偷偷看看自己的戏,只不过看别人评论的时候更多。听到刺耳的声音会无助无奈愤怒,但一默抵千言,一诚抵万恶,关上灯,躺在床上,也能够跟自己和解。
顽童会长大,但在彻底变为大人之前,让子弹飞的这一段时间金不换。
声明:本文由风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